美国足球青训模式的巨变历史
校园足球?借鸡生蛋?让这篇科普文章告诉你们,你们了解的都不是真相!
Last updated
校园足球?借鸡生蛋?让这篇科普文章告诉你们,你们了解的都不是真相!
Last updated
by Danny Cruz (an US Soccer fan not in US)
“U12的球员,很可能来年就进不了U13。职业足球道路是残酷的,淘汰率非常高。所以对这一点,我们一开始就跟大家说的很清楚。但是,我看到的最顶层并不是FC达拉斯一线队,我看到的是FC达拉斯大家庭,我们最终培养的是整个家庭的一员。所以无论他长大是否在我们体育场比赛,还是在欧洲踢球,还是为国家队踢球,或者是成为医生、老师,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欢迎他到我们的体育场,作为一个球迷,以及FC达拉斯的家庭成员。” -- Luchi Gonzalez (FC达拉斯前青训总监,现任一线队主教练)
我们先来做一道连线题,左边是美国相对有名的一些球员,右边是青训模式,请把每个球员和他20岁前参与过的青训模式连接起来(一个球员可以参与多种青训模式),看看能对多少。答案在最后公布。
对美国足球的青训,中国球迷往往有以下的刻板印象:
美国足球就靠校园体育,什么高中,NCAA,然后选秀,blabla。
美国足球就靠欧洲借鸡生蛋,自己没有什么造血能力,归化很多,blabla
美国足球就靠体育天赋,有很多球员都是以前练橄榄球、田径等等剩下的,青训教练水平都不行,blabla
对以上几个刻板印象,作为了解内幕的美国足球迷,我只想说:80%无比荒谬,剩下10%是不了解美国青训变化的刻板印象,所以本篇科普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真相,顺便给也在不断变革的中国足球青训提供一点不同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校园体育大国,很多美国传统体育项目是通过少儿社区业余俱乐部->高中->大学->转职业这条线进行的。早期的美国足球也是这种模式。
问题来了,在学校里,由于其他美式传统体育流行度全面压过足球,连NCAA奖学金都对足球不友好(女足例外),造成生源首先就不理想,因为体育天赋高的都去选择更有前(钱)途的主流美国体育去了,即使参加足球的小孩,也是三心二用,足球以外也练习橄榄球棒球等等,造成足球技术意识不扎实;同时,学校的足球教练也不是很吸引人的差事,甚至美国本土名帅比如阿雷纳,实际上也是长曲棍球(lacrosse)教练转行来的,对足球理解自然有局限性。同时,不像职业俱乐部梯队培养球员会直接带来商业利益或者球队阵容加强的直接刺激,学校足球的直接刺激也许就是比赛和奖杯了,这直接造成了重结果轻培养的扭曲氛围,培养出来的球员往往纪律性强意志力高,但是个人能力和灵气创造性都被扼杀了,并不能为更高水平的职业联赛培养高精尖人才。
于是,针对当时贫瘠的学校足球土壤,美国足协也许想到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邀请了葡萄牙名帅Carlos Queiroz牵头,撰写了Q报告
,成为了2010计划
的起点。这个计划的最重要的产物就是Generation Adidas
计划和Bradenton National Team Residency Program(美国足球住宿式集训营)
,开启了早期美国足球青训的另一种尝试:国家层面的精英集训体系。该项目概括起来,就是把有天赋的几十位少年足球精英选拔到佛罗里达的一个体育培训基地,从U15开始,提供整套住宿、训练和比赛,为职业联赛特别是美国国家队培养“最顶尖的精英”。这个模式中国体育迷应该不陌生,最大的问题是最初选择的所谓精英,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精英,因为球员发展发育的周期千差万别,同时,能够容纳的球员数量也太少了,并不能对美国足球整体提供全面的影响力。不过,该项目还是先后培养了多诺万、比斯利、阿尔蒂多雷、迈克尔·布拉德利等国家队常客,甚至普利西奇也是从中走出的。该项目在2017年关闭。
当然,还有少量美国球员确实是通过欧洲的借鸡生蛋甚至是归化,但是归化的数量其实非常少,比如德国裔的瓦格纳(前沙尔克04的主教练)。
美国足球早期的青训体系就是这样了:
归纳一下,就是传统的校园体育模式+针对少数精英的国家集训项目+欧洲借鸡生蛋(上图的方框的宽度代表该模式在美国足球青训的占比大小,越宽占比越大)。注意,美职联是没有造血能力的。
从1998年开始到2006年的几届世界杯周期内,美国足球青训都是在这个框架下运转的,直到其瓶颈越来越大,停滞不前的状况越来越明显,2010计划也最终宣告怕破产。
虽然美职联诞生以来,一直遵循美国传统主流体育联盟的模式,自己是不造血的,年轻球员统一通过选秀以及其他补充签约进入联盟。是的,那时候你可以自己建立青训梯队,但是球员并不归属于球队,球队也不能直接签约梯队球员,于是很明显没有球队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但是不远的欧洲和南美的职业青训模式始终是个伊甸园的苹果树和潘多拉的魔盒的诱惑存在,就差美职联一纸政策!
2008年,Homegrown Player Rule的诞生!该规则允许美职联球队直接签约自己梯队所培养的本地球员到一线队。
美职联该规则一开始实施的时候其实很保守,首先一个赛季签约青训球员数量不能超过3名,第二对球员所属领地要求非常严格,比如纽约红牛的青训队就不能抢夺加州的足球人才。后来,美职联也开始放宽青训球员签约限制,比如每赛季签约数量的上限,从最初的3,到现在已经变为无限了。只是到目前为止,关于青训领地的限定依然存在,估计也是担心大球会会利用资源优势掠夺小球会地区的天才球员,造成各支球队发展上的不均衡。
最初只有几家美职联球队建设自己的青训梯队,到后来所有球队都建立了自己的青训体系,其中不少是采用类似拉玛西亚的住宿制青训营。年龄段也逐渐扩展,从U9开始到U18,接着开始创建二队,加入美国二级三级联赛,为年轻球员提供发展平台。以下是纽约红牛和费城联合的青训金字塔。
我们再看看美职联及各只球队每赛季签约青训球员的数量变化:
可以看出,一方面青训球员签约数量越来越多,一方面青训签约已经成为所有球队的普遍行为。另外一个现象是,美职联签约的球员年龄越来越小,现在动辄就对15、6岁球员提供职业合同,这是为啥呢?下面马上会讲到。
以上说了青训体系建设规模和青训数量上的积极发展,那么青训球员的质量较之以往有没有提高呢?如果用美职联作为标杆显然没有意义,我们来看看向欧洲高水平联赛的输出。我们来列举几个从美职联青训体系输出到欧洲高水平联赛的案例:
阿方索·戴维斯:温哥华白帽青训产品,17岁开始踢美职联,并且一个赛季后被拜仁掳走,经历短暂过渡期,就成为拜仁主力。
泰勒·亚当斯:纽约红牛青训产品,从12岁开始就在纽约红牛少年队训练,16岁被纽约红牛签下,20岁被德甲RB莱比锡签下,毫无租借等过渡期,直接就成为球队重要轮换。
麦肯尼:FC达拉斯的青训产品,还未被达拉斯一线队签约就去到了德甲沙尔克04,很快成为球队主力,并于本赛季去到了尤文图斯。
小雷纳:纽约城青训产品,也是直接从纽约城青训梯队被多特蒙德签下,短暂的U19和二队过渡后就被提拔到一线队,18岁的它目前已经成为球队的轮换主力。
布兰登·阿隆森:费城联合的00后青训产品,上个赛季成为球队主力前腰,这个冬歇期将去到奥超的萨尔斯堡红牛队。
雷吉·坎农&布莱恩·雷诺兹:这两位很有趣,我放在一起说。他俩分别是FC达拉斯98届和01届的青训产品,而且都是右后卫。前者今年冬歇期刚刚转会葡超博阿维斯塔,立刻成为球队绝对主力一分钟比赛没有落下。然后FC达拉斯签下青训队的19岁小将雷诺兹补充坎农留下的空缺,他刚在美职联踢了15场比赛而已,立马就成为了欧洲球队的彩票香饽饽,尤文、罗马、佛罗伦萨、布鲁日、曼城、西汉姆联队等等都密切关注,尤文、罗马、布鲁日更是已经实际报价到了800万欧元以上。
此外,欧洲球队各级梯队,包括豪门梯队,还有一堆从美职联青训出来的彩票,有兴趣的可以去查。
和日本青训出来的球员做个对比,美国现在职业青训体系下出来的球员进入欧洲,往往年龄更小,过渡适应期更短,平台更高,卖价也更高,这直接说明了美国职业青训的质量现在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这高光的一面下,也有很大的阴影,那就是FIFA的青训补偿机制(Training Compensation & Solidarity Payments)的缺失。
由于美国在少儿法律方面的因素,美国一直难以实施FIFA的该项政策,这让欧洲可以免费掠夺美国青训体系培养的人才。短期来看这似乎对美国足球是一个好事儿,但是长期来看,会很严重削弱美国职业球队以及业余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培养年轻球员的动力。Yedlin曾经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Crossfire曾经向FIFA起诉西雅图海湾人队和热刺队,索要青训补偿。该案件最终宣告败诉。另外普利西奇以前的青训俱乐部PA Classic也有类似的诉求,但是并无结果。美职联在这些案例中的地位比较尴尬,一方面它是欧洲无花费掠夺自家青训产品的受害者,一方面它又是对更低一级青少年俱乐部免费掠夺人才的加害者。美职联现在为了规避欧洲的免费刮刮乐行为,签约的青训球员年龄是越来越低,15、6岁就给出职业合同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联盟最近也通过相关的政策,开始在美职联和欧洲联赛之间的青训交易实施青训补偿机制。但是广大非美职联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作为美国青少年足球的根基,却依然受到利益侵害。这同时也带来另一大问题,就是付费训练(Pay to play)
的问题:由于没有青训补偿,那么广大非美职联青少年俱乐部的唯一盈利就是训练费用,于是小孩子们的训练开销就比欧洲大不少,使得足球长期以来是美国中产阶级小孩的游戏,限制了其发展。
如果说Homegrown Player Rule的出台是美职联在青训发展上做出的重要转折性事件,U.S. Soccer Development Academy则是美国足协在美国足球青训发展历史上走出的重要一步。该项目叫做Academy,但是实际上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学院,而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形式,作用是把全美顶尖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包括美职联梯队和非美职联的顶级青训俱乐部)联系在一起,提供顶级赛事的组织,相互的交流,球探网络的建立,教练培训体系的规范统一,以及青训学院的状况评估等等。
以下是该项目的历史发展时间表
从2007年到2017年,主要经历的事件包括:延长了赛季时间,扩展了年龄段范围,扩大了俱乐部数量,增加了各级教练和主管的培训课程及执照要求,在青少年中增加室内足球(Futsal)训练内容,最后纳入了女足。
以下是整个组织覆盖的顶尖俱乐部数量的扩张:
从2007年的125只球队到2017年的890只球队。
但是,该项目蓬勃发展了10+年后,却在2020年疫情期间终止了。但是这并未带来过多的悲伤和消极影响,因为它的辅助性历史任务已经达成,美职联甚至二级联赛USL,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市场化的职业青训体系了,美国足协作为行政机构,渐渐淡出了青训的一线战场。
经过10+年的巨变,我们看到美国足球青训模式已经彻底翻新。以下是目前美国青训金字塔结构:
我们来看看和早期的青训体系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
国家精英集训体系不复存在。Bradenton基地已经在2017年彻底关闭,之后美国就不再设立类似组织了。
学校足球迅速萎缩。小学中学再也不是足球普及开展的主要场所,普及和开展依靠社区和业余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很多青少年都在课余参与足球活动,其实棒球也是如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职业青训梯队明文规定所属的球员不能参与高中足球。NCAA作为美国校园体育的最高殿堂,在足球上也尝试了多次改革,但是其奇葩的比赛规则和过短的足球赛季,让其完全无法满足这个年龄段球员的训练发展,以至于彻底被美国职业足球所抛弃。随着职业队和青训梯队通道的建立,NCAA沦为三线人才的补充通道,选秀则已经成为鸡肋,很多职业球队直接在选秀过程选择放弃。
欧洲式的职业青训占据青训体系主导地位。这个没啥可说,前面巨变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本土二、三级职业联赛和美职联的二队模式也已经很成熟了,模式上跟欧洲也变得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是没有升降级,成为最大的争议。
重视本土和欧洲南美青训的交流衔接。一方面,大量引进欧洲和南美教练担任梯队总监或者教练职务,比如巴西国家队名宿克莱伯森现在是费城U12的主教练,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等西语系退役球员在美职联梯队担任教练的更是相当普遍;另一方面,美职联和德甲、法国足协都有青训方面的实质性合作,美职联前些年会送大批教练去法国参加教练课程培训且难度还挺大,和德甲的合作更是显而易见,比如FC达拉斯就和拜仁进行了非常多的年轻球员交换。
大力招募从小在欧洲青训体系成长的双国籍球员。该趋势从克林斯曼时期开始,那时候招募了杰梅因·琼斯和法币安·约翰逊等德美双重国籍球员,而当前,则招募了荷美双国籍的德斯特和英美双国籍的穆萨。这里要澄清一点是:虽然美国双国籍球员很多,但是大部分是在美国长大的,只有非常少数像德斯特这样从小就在欧洲长大的人被招募,所以动辄说美国就依靠归化和借鸡生蛋的人,纯属白痴。
行政手段vs职业化:美国青训体系的巨变,是来自市场(职业联赛)和美国足协行政手段的双重作用。这种双重作用有时是1+1>2,有时候是1+1<2。美国足协在早期的尝试(国家精英集训营)是违反市场规律的短期投机行为,使得这个模式虽然短期内带来了提高,但更像兴奋剂,最终不可持续
学校足球:在美国职业足球这个范畴上,学校足球是被证实是过时的,它的弊端非常之多,以至于到了被抛弃的边缘。很多中国人也认可这点,但是他们会提出"学校是很好的足球普及场所"。其实这点也是存疑的。社区足球、校外青少年俱乐部足球是更好的普及+提高的场所,职业俱乐部则应该更多的参与低龄段足球普及的公益活动。无数欧美国家的足球普及就是这样来的,而中国,想想足球外的很多文体兴趣班,难道不也是校外开展的吗?从钢琴、绘画、书法,到轮滑、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人才不也是从中诞生的吗?
变革的代价:变革是有代价的,而且代价可能非常大,而且疼痛时间可能非常长。美国足球从原来的青训模式到现在的青训模式,从2007年到2020年,这中间经历了非常长的争议、停滞不前、倒退、反复。一个最大的表现就是,中生代球员的严重缺失。目前美国足球小鬼当家,一方面是因为新一代球员的可喜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巨变过程中,老的模式衰落,新的模式还未建立成熟,造成了这段时间的人才产出数量质量都发生了明显的下滑。2018年世界杯美国队的缺席,不只是偶然。
青训的外延:青训不只是青训,不只是培养几个顶尖球员,而是一整套文化建设。之前看过美职联官方在油管上的一段宣传短片,颇有感慨。当时FC达拉斯队青训总监Luchi Gonzalez说过一段话,大意就是本篇文章最开头的这段话。
补充阅读材料:
The road for youth players to become professionals